2022 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抢先奉上!备考必备!
阅读理解
现代文阅读(36分)
(一)阅读下文,完成1-4题。(14分)
【甲文】
连绵的阴雨遮蔽了阳光,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。大街上,行人少得可怜,只有汽车在雨幕中穿行。
小美撑着伞,步履艰难地走在路上。她刚从图书馆出来,书包里装满了借阅的书籍。雨水沿着伞沿滴落,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。
远处,有一个老人正冒雨艰难地行走。他拄着拐杖,步履蹒跚,身上背着一个破旧的包袱。小美担心地看了看老人,犹豫了一下,决定上前搭把手。
“老人家,我送您一段路吧。”小美快步走到老人身边,撑着伞护住老人。
老人感激地看了小美一眼,点了点头。
一路上,小美和老人聊了起来。老人告诉小美,他刚从老家出来,要去很远的地方看望生病的孙女。他走了一上午,又渴又累,但为了孙女,他必须坚持下去。
小美被老人的故事感动了。她拿出水壶,递给老人喝。老人接过水壶,小心地喝了几口,然后连声道谢。
【乙文】
雨中,小美和老人结伴而行,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。小美不再觉得雨水冰冷,而是感到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淌。
老人告诉小美,他的孙女患了白血病,需要进行骨髓移植。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找到合适的骨髓供体。然而,经过多次配型,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供体。
小美听了,心里很难受。她知道白血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,她希望老人能找到合适的骨髓供体。她问老人:“您孙女多大了?”
老人说:“我孙女今年才12岁,她从小就很优秀,成绩优异,喜欢画画,梦想将来成为一名画家。可是,现在……”老人说到这里,声音哽咽了。
小美也被老人的话感动了。她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。她对老人说:“老人家,我可以去配型,看看我的骨髓是否合适。”
老人惊讶地看着小美,感激涕零。小美坚定地说:“我愿意尽我所能!”
【甲文】中“窒息”一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?(2分)
根据【甲文】,概括出小美在雨中遇到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。(3分)
【乙文】中,小美听到老人的孙女患有白血病后的反应是什么?(2分)
4. 【乙文】中,小美主动提出要去配型的原因是什么?(2分)
5. 根据两篇文章,请你谈谈小美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。(5分)
文言文阅读(22分)
(一)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,完成6-10题。(16分)
【丙文】
晋侯铸刑鼎,载以舟车,使叔向训诸国。叔向训于卫,卫人问晋国之狱。叔向曰:“狱之成也,大者百,中者五十,小者三十。”
卫人曰:“晋国大焉,狱事烦多,能如是乎?”叔向曰:“晋国之狱,成于听狱者之贪也。
夫质证不具,不能执,自执之而不能反,则是听狱者之自为证也。上下交通,左右营私,则狱事繁矣。晋国之狱,非晋国独为苛刻也。”
卫人曰:“然则何以能少?”叔向曰:“晋国有刑书,民知避罪。”
【丁文】
苏洵幼敏好学,日诵千言。既长,为文深得为父苏易简之法。但苦语言孟浪,不能用意。
一日,易简对轼之弟辙曰:“吾有子二人,轼之材过于辙,而辙之学胜于轼。”因语轼曰:“汝但能诵文,而不能执笔。辙能终日不诵,而常自出己意。使汝于学如辙,则遂不然。”
軾自此用心著文,不复似少年时。数月后,轼文章大进,一日执所作文示易简,易简览毕,叹曰:“轼之昔日文字,唯见学力,未见才力。今见其出手不凡,信所学大进也。”
6. 【丙文】中,“晋国之狱”的“狱”指的是什么?(2分)
7. 叔向认为晋国之狱事繁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(2分)
8. 晋国之狱能少的原因是什么?(2分)
9. 【丁文】中,苏易简对苏轼和苏辙的评价,体现了他的怎样的教育思想?(2分)
10. 苏洵幼时对学习的态度如何?苏轼后来在父亲的教导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(4分)
(二)阅读下文,完成11-12题。(6分)
【戊文】
百千里,而化为《春秋》,遂以俟夫千百年后知余之用功矣。
1 【戊文】中,“化为《春秋》”比喻了什么?(2分)
1 分析“遂以俟夫千百年后知余之用功矣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(4分)
评论0